金昇浩:韓國最大製藥廠掌門人的逆勢學

這期商業週刊(1026 期,2007/07/23 ~ 2007/07/29)報導了一位韓國老闆 "金昇浩" 成功的故事。以前對這種成功故事是看過就算,但時值待業時期,心中不免存有 "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試試看創業吧" 的念頭,所以關於別人如何逆勢成功的故事,對於現在的我就有了那麼一點好奇與吸引力。

金昇浩只有高中畢業,於 1957 年於韓國首爾最大市集 "東大門市場" 成立保寧藥局。時經五十年的奮鬥,目前保寧藥局已經是韓國境內最大的連鎖藥局。不僅如此,保寧集團還跨足製藥代工業,是日本龍角散與法國必治妥的最大代工廠。此外,保寧集團也開發新藥,是全世界第二家開發出肝炎疫苗的廠商。其開發的高血壓與抗癌藥劑,也在全世界市場排名第三。

同業對於金昇浩,常說他是運氣好的人。金昇浩非常不以為然。他常接下同業眼中所謂的爛攤子,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他有辦法逆轉局勢,並為整個集團創造佳績。

看完他奮鬥的故事,我把他的生涯轉戾點整理如下:

保寧藥局草創初期,他是以比同業更低的價格,對客戶更貼心的服務取勝的。包括別人抓 20% 利潤,他只抓 8%。他沒有代理的藥品,會請人用自行車到別的藥局購買,然後用同樣的價格銷售。這種做法,為保寧藥局草創初期打開了市場。

第二個轉戾點發生在 60 年代初期。當時韓國為了保護國內藥廠,調高進口藥的關稅。瞬間進口藥商倒了一半。但金昇浩認為,韓國國內的製藥水準,仍比不上國外,民眾仍然會依賴進口藥。毅然決然跳入藥品進口業,沒想到讓保寧藥局由連鎖藥妝店,一舉成為大型進口藥的代理商。並且在其他代理商開三個月期票的同時,他堅持支付現金,因此搶下不少大藥廠的獨家代理權。

此外,他看準外國藥廠在韓國調高進口關稅後,必定會找韓國當地藥廠代工生產藥品,以規避進口稅,降低成本。他除了積極代理國外進口藥品外,也大膽地跳入藥品代工行業。此舉更讓保寧藥局成為製藥廠。從保寧藥局成立到成為製藥廠,這條路金昇浩走了十年。到目前為止,保寧製藥廠仍然是除了日本本廠外,唯一有能力生產龍角散的廠商。

保寧在藥品代工業站穩腳步後,更在 1982 年自行研發新藥,此舉更讓保寧集團更上層樓。雖然開發新藥這一塊到目前還是虧損連連,但金昇浩秉持理念,靠製藥代工來彌補,硬生生讓保寧集團成為與國際製藥大廠相提並論的大公司。

綜觀金昇浩成功的關鍵,我認為不外乎兩點。第一是他視危機為轉機,並從中找出活路的獨到眼光。第二是他不安於成功現狀,努力讓公司更上層樓,主動創造機會的毅力。這兩點,我第一點非常欠缺,第二點我毅力應該有,可是在如何達成的執行力上,可能欠缺了一點。看來我要創業當老闆,還有得磨練呢!

[+/-] 繼續閱讀...

新站成立:本站部分文章移出

長久以來,我一直覺得自己部落格的文章太雜了(跟我的個性一樣)。有心情記事,閱讀心得,心靈探討,以及電腦相關文章。尤其以「心靈探討」與「電腦資訊」這兩類的文章為大宗。這種情況不論對我自己整理部落格文章或是來本站瀏覽的讀者都不是一件好事。趁著待業這段期間,把本來在這個部落格裡,有關「電腦資訊」相關的文章獨立出來,另外成立一個站:「BCL」(BarbeQ's Computer Land,巴比Q的電腦樂園)。

我的規劃是這樣的:本站存放「個人記事」與「心靈探討」相關文章。BCL 存放與「電腦資訊」相關的文章。如此一來,喜歡看電腦文章的讀者,可以免除受到我其他碎碎念文章的轟炸;關心小弟我(應該大部分是朋友或親人啦)卻對電腦沒興趣的,就可以直接觀看本站即可。當然啦!您兩個站都喜歡我是更歡迎啦!

原本存放於本站的一些電腦相關文章,我會留下「本文已經搬移至『這裡』,請更新您的書籤或是我的最愛」訊息,於每篇文章原始存放處,好讓經由搜尋引擎來到我站裡的朋友們,不會找不到原始文章。不過這些提示訊息,我也會在三個月後刪除。相信屆時搜尋引擎也應該會更新為新的內容了。

這樣的分法對我應該是最自然的。長久以來,我身體裡就有很強烈的兩股力量互相結纏對抗。姑且稱呼它們為「理性」與「感性」吧?上高中之前,我非常敏感,很討厭人多的地方,也不希罕別人對我好。加上還找不出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所以相當孤僻。高中以後,迷戀上電腦的世界。對於電腦這位我叫他做東,它不敢往西的朋友,慢慢由「奴役」它的快感,轉換為「相知相惜」的情愫。雖然我外表還是很孤僻,不過因為自己電腦功力不錯,在高中得到一些人的尊敬,慢慢對自己有了自信心。這股自信心在大學就讀資訊系後開花結果。平常需要偷偷摸摸看的電腦書籍,現在居然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還被長輩鼓勵。以前孤僻的個性,到大學變為活潑外向。於是,「電腦」成為我身體裡理性的代表。

另一方面,被我隱入個性深處的「感性」,也不甘蟄伏。努力引起一些看似意外巧合,實為精心設計的橋段,讓「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被逼迫去體驗:上大學交到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外國朋友,明明擺明了不想望彌撒,仍然不厭其煩地邀請我參加他們的活動,最後因為被感動而把聖經當故事書看完。大學社團(國術社)裡,師父要求我們這些新生習武必先修心,因為尊敬師父,而傻傻地每天早上六點起來念金剛經一年半有餘。正當我事業如日中天,偏偏讓我得了精神官能症,提醒我要往靈修這條路走。一次又一次的感情重創,讓我不得不找尋各種宗教當嗎啡止傷療痛。中研院工作時,平常連看都不看的社團招生郵件,居然會被「禪修班」三個字吸引,還去參加了七堂課(雖然最後三堂因為離職不得不中斷)。我想,我可能如看過我命盤的所有算命先生說的,我這輩子是「帶天命」來的。或許,我下半輩子的任務,就是調和「理性」與「感性」這兩個世界,然後為這世界做點什麼吧?

多說了,站務日誌搞得像心情記事。在我還沒能將兩個世界調和前,分開也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哪天我能寫出有林清玄(作家,擅長以淺顯的文字談佛與人生道理)那樣文筆的電腦文章,或許我會把兩個部落格再結合起來也說不定。總而言之,就請大家多多支持指教囉!

[+/-] 繼續閱讀...

新生活開始

先跟大家報告一件最近發生的事:那就是我已經從博士班休學了。也就是說,目前我正處於無業遊民的狀態。

這件事是從今年的五月中發生的。由於這學期博士班需要「論文大綱答辯」(Proposal Defense),我因為某些因素,並沒有通過這項答辯。詳情我在部落格裡也不方便說。因為老師有老師的立場,我有我的立場。如果真的要說是誰對誰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總而言之,我選博士論文題目時太看得起我自己,選了一個我不是很拿手的題目。加上我自己沒有掌握到在博士班生存的一些「眉角(台語,訣竅的意思)」,就這麼失敗了。

說真的,這件事情完全在我的計畫之外。剛發生的時候,我難過了一個多禮拜沒辦法振作起來。每天到我爸媽那邊接小朋友時,也努力強顏歡笑,怕他們擔心。不過我馬上發揮我的蟑螂精神,一個禮拜後,我就完全康復了。想想,也不過是浪費五年嘛,人生哪有不跌倒的?再站起來就好了呀!所以我向中研院資訊所申請了離職,從六月一日起,正式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當我寫這篇文章時,其實我已經過了三個禮拜的流浪日子了。眼尖的朋友可能看見我的 MSN ID 變為:「第一週流浪地點:XXXX」,「第二週流浪地點:XXXX」等等字眼而覺得奇怪。有些朋友問我接下來要做什麼?好問題,我也不知道。因為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不按照劇本演出的情節(我是否太過幸運了?)。幸好老婆非常支持我,還好家中經濟勉強還過得去,雖然積極尋找補習班老師的職缺,不過送出履歷已經過了三四天了,依然毫無回音。心情從剛離開中研院焦急不安,變為現在的隨遇而安。

目前我每天還是開車跟老婆一起到中研院上班,我則在中研院各大圖書館之間「巡視」著。本來都在中研院資訊所圖書館的,因為那裡我最熟悉。不過中研院資訊所圖書館的冷氣有時候不太開,我這個人最怕很悶的空氣了。所以昨天我今天跑到中研院最近落成的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館(簡稱「社圖」)。這裡的環境簡直跟六星級的旅館沒兩樣。佔地跟中興百貨有得拼,桌椅都跟高級旅館所用的差不多。到處都有室內造景,中庭挑高種了一棵梅花樹,連廁所門口都有十坪左右的碎石與花圃。三面都是落地窗,其中一面的落地窗看出去還有一個水池,上面鋪設用木板搭建的「棧道」。只能用五個字來形容:「讚讚讚讚讚」。任何人都可以進來,不一定要中研院的員工才可以。如果您家中沒有適合的讀書環境,歡迎您來跟我作鄰居。

至於我將來的目標嘛…其實一直都沒變:我想當老師,不論是什麼樣的老師,大學教授也好,補習班老師也罷。我只想站在講台上,把我所知道的事情,傳授給其他人知道。如此而已。所以第一步我可能還是會去應徵補習班老師吧?畢竟這是我最熟悉的領域。至於未來嘛,反正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那就看著辦吧。也許我會自己創業,開一間小補習班也說不定。

感謝這些日子來關心我的朋友以及親人。我雖然在這裡摔了一跤,不過我也不是小朋友了,不會因此一蹶不振。摸摸頭,拍拍塵土,相信前頭還有更好玩的事情等著我去發掘呢!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七堂:殊途同歸

今天是林麗華師姐帶領大家做禪修。除了基本的甩手通脈、踢腳通脈外,又傳授了兩式動禪:「天地震動」與「左右搖擺」。先說這個天地震動好了:兩手放鬆下垂,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微微半蹲,兩眼微閉直視前方,然後有點像公園裡人家做外丹功一樣,把兩隻腳當彈簧,上下震動。震動時觀想身上所有的濁氣、病痛全都被抖掉。這個就叫做天地震動。這跟我以前在國術社學的一種氣功很像,可能是太習慣了,所以在心靈上沒有特別所得。

「左右搖擺」則是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微微下蹲,眼睛不用閉,雙手自然下垂。在兩腳掌不離地的情況下,盡量把身體慢慢地往後轉,轉到轉不過去後,停個一兩秒,然後慢慢回到中心點。另一邊也是一樣。身體往後轉的時候吸氣,轉回來的時候吐氣。做的時候配合呼吸,盡量不用太快。這個就是「左右搖擺」。

今天的課程比較特別的是,林麗華師姐在最後快結束時,跟大家聊了一下禪修的心得,這也是我們第一次所有的學員能聽到彼此對禪修的意見。一位師兄說:「我們修習這個禪定,是否需要改信佛教會比較有成就?」師姐則回答禪定是超越一切宗教的,它是一種透過內省瞭解自己,進而釋放習氣,把自己的生命重新導向想去的地方。基督教或是天主教也有所謂的「靜默」,主要也是透過類似的方法,放下外緣,認識自己,認識比自己更內在的自己。

師姐這番話我蠻同意的。我自己大學是國術社的,社上非常推崇練武之外也要習佛修心,免得功夫練到絕頂,沒有仁俠之心,也只是多出一個以暴制暴的莽夫而已。當年國術社的師傅會觀察每個人一段時間後,特別指點每個人應該專心於哪一部佛教經典。師傅觀察我到大三,突然有一天把我叫去,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你從明天開始,每天早上唸誦金剛經一遍後再出門。」基於對師傅的尊敬,我也不敢問為什麼。從第二天起真的老老實實地每天六點起床花四十分鐘左右念一遍金剛經。一直到五六年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師傅認為我太在意一些表象的東西,希望我藉由唸誦金剛經,能夠瞭解經裡面的道理,稍稍瞭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的真義。

很巧合的是,我大學四年也跟著一位在台大推廣部認識的外國朋友,參加天主教的各種儀式。加上我念的輔仁大學也是天主教大學,所以我在四年間,有幸同時接觸兩種宗教。不過經過四年,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喜歡佛教,因為我一直不太能接受「人生來有罪」、「信我得永生」這些很斬釘截鐵、語帶危機感的說法。就在我打算以佛教作為我的信仰時,我出國唸書三年,在美國又接觸了三年基督教。在那三年裡,我很認真的把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當故事書,重頭到尾看了一遍。

回國後,我接觸了類似黑幼龍那套潛能開發法,也在黑暗的房間透過催眠帶領人,跟其他一百多個人懺悔哭嚎過。看過奧修、克里希那穆提等印度大師的書籍。也看過老古文化出版一系列禪宗大師南懷謹的書,參加過位於內湖新時代(New Ages)基金會那一套「光的課程」。每次都不是我主動去接觸,都是旁邊的一些同事、朋友,或是自己好奇,或是透過半強迫的邀請而接觸的。回頭看來,這算不算冥冥之中的力量,提醒我此生未完成的任務呢?

接觸過這麼多與宗教性靈相關的活動,我覺得所有的宗教都是殊途同歸的。雖然手法各有不同,但都是向內追求心靈上的平靜。比如說天主教基督教的「人生而有罪」,如果把它解釋為「人生而有業(業力的業)」,是不是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呢?至於「信我得永生」,這句話如果自己念,您會不會覺得那個「我」隱隱指的是「我(就是你自己啦)」而不是耶穌呢?況且天主教基督教都有「三位一體」的說法,這三位指的是「聖父(天父)」、「聖子(耶穌)」、「聖靈(存在於人的內心)」,並說這三者所代表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既然耶穌以聖靈存於人心,那「信『我(耶穌)』」也可以說是信自己的內心囉?這樣說會不會大家比較能接受呢?

ㄟ~~不小心把自己嚴肅的一面露出來了~~好!(跳一下)回來了!上述論點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的口誅筆伐...不是,是批評指教(好險!成語差點用錯,不然我就成了三隻小豬其中的一隻了)。畢竟小弟接觸各種宗教都像「沾醬油」,一碰即走(希望這次學禪坐不會再這樣了)。所以有錯的地方,敬請十方大德、主內兄弟姊妹見諒唷!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六堂:頂、腹、鬆、集、釣

才剛到禪修班,就有一位師姐笑臉盈盈地說:「我有看你的 Blog 喔!」讓我頓時害羞起來。這個網誌的網址雖然有不少人知道,不過大家應該都沒興趣看我碎碎念一些生活上的雜事,所以來的人不多。突然有人說看過我的 Blog,心情混雜著被誇獎以及做什麼事被抓到的感覺,有點害羞。不過我很歡迎大家來這裡走走看看啦!只要您不嫌棄我囉囉嗦嗦文筆不好的話...。

今天由蔡朝陽師兄帶領大家複習「名色輪呼吸」,「禪心輪」,「明心輪」,「甩手通脈」,「踢腳通脈」。最後還在一位師姐的要求下,教了一式「童子拜觀音」。前面幾項在前幾堂課已經提過了,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加贅述。最後一樣「童子拜觀音」是新的,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一下:先結金剛蓮花印禮敬十方後,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微微下蹲(有點像蹲馬步啦!),兩手仍結金剛蓮花印置於胸前,兩眼閉起直視前方,意念集中在明心輪,看自己能撐多久。大家做完後,蔡朝陽師兄問大家心得,大部分的人都說腿很痠,根本沒辦法集中精神。問到我的時候,我說:「有一股很靜、很沈穩的感覺,有點像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雲那種心境,很舒服。」

「哇!你好厲害喔!第一次做童子拜觀音就這麼有感覺!」一位師姐在下課後這麼誇獎著我。唉~~該怎麼說呢?為了不讓大家誤會,我來說一下我的歷史好了。我做童子拜觀音不是第一次啦!早就做過無數次了!因為我大學四年都是國術社的,蹲個馬步對我來說已經是習慣的事了。我們國術社裡也教童子拜觀音,不過是單腳站立半蹲,另一隻腳盤腿置於半蹲那隻腳的上面。這樣的童子拜觀音在以前我大概可以做個二十幾分鐘吧?現在很久沒練了,大概可以撐個五分鐘。所以雙腳半蹲的童子拜觀音對我來說還好啦!所以千萬別以為我是多麼聰明有慧根的人,我只是碰巧之前學過!再次強調:我、是、普、通、人、啦~~雖然偶而也因找不到電話亭換衣服困擾著...(當然是開玩笑的)。

差點忘了我這篇本來要講的事情。練禪修已經六個禮拜了,心裡有點心得。為了怕我這個忘性大於記性的毛病發作,也想講出來讓來這裡逛逛的師兄姐指導,我把我的心得講一下。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各位師兄姐不要客氣,用力給他鞭策下去。我禪修的心得,可以濃縮成五個字:「頂、腹、鬆、集、釣」。

一、頂

所謂頂,就是舌頂上顎的意思。我平常沒事幹的時候,只要不開口,我一定會把舌頭頂在上顎那邊。會這麼做是受到普蓮師姐的啟發。在她一封 e-mail 裡,提到她自己沒事的話都會舌頂上顎。我就從禪修班第二堂開始,沒事也把舌頭頂在上顎那邊(參看「禪修班第二堂:舔破舌尖的烏龜」)。現在這個動作已經成了習慣了。有一次我注意到自己跟別人結束談話,嘴巴要合起來那一瞬間,舌頭會自動做捲起來的動作,不禁啞然失笑。也蠻得意自己無意中已經養成一個好習慣了。

平常舌頂上顎對我的好處是:禪修靜坐時我可以少管一樣事情。因為舌頂上顎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了,所以在禪修時,我可以不用管它,將心力集中在需要注意的地方。這個習慣幫助蠻大的,所以我把它列入五字訣之一。

二、腹

「腹」是指「腹式呼吸」。我平常除了舌頂上顎之外,還有一個習慣:用肚臍呼吸。會這麼做的原因一開始是因為禪修時常常會忘了要「腹式呼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就想把腹式呼吸變成日常習慣,這樣靜坐時又可以少管一樣事情。當我習慣腹式呼吸後,我發現呼氣時,會覺得整個呼吸道熱熱辣辣的。不是那種清爽的熱,是那種很濁重的熱(平時用胸式呼吸並沒有此一感覺)。所以我也常觀想那些熱氣是我身體裡的髒東西:疾病、貪婪、愚癡、嗔恨。到目前為止,這麼做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效用出現,不過前一陣子辦公室流行大感冒,總是「走在流行潮流」的我,這次也出現了喉嚨痛,不過我一發現,馬上趕快用腹式呼吸,想像每一口呼氣,都把病菌呼出去。說也奇怪,這次一個多月的大流行,我第一次沒有請假。不過很少生病的老婆,這次倒是喉嚨痛、流鼻水快三個禮拜。不知道是不是我呼出的「病菌」害的?

三、鬆(或說「閒」)

我的身體很僵硬,連散盤都坐不好是眾所皆知的事。所以我禪坐時常常會全身緊繃而不自知。所以我替自己加了一個「鬆」字訣,提醒我自己只要一端坐,就要放鬆自己。

關於這個「鬆」,我自己有點看法(不敢說心得啦)。首先,拼命叫身體「要放鬆,要放鬆」,不如往內看住自己那股緊張的心情。看住它,不用強迫它放鬆。感覺它有多緊張,等到感覺到了以後,嘗試看看是否可以比現在緊張的心情再鬆一點點。如果可以,那就謝謝它。很神奇的是,當我重複做這個過程:「可以再鬆一點點嗎?謝謝!可以再一點嗎?謝謝!」最後不但心裡會放鬆,連僵硬的身體都會跟著放鬆(詳情可以參看「禪修班第三堂:放下與感恩」)。

其實說是「鬆」,不過我自己覺得「閒」這個字比「鬆」還能描述我放鬆時的身心狀態。大家應該都有過閒閒沒事幹,躺著看天上白雲或者是坐在咖啡廳裡喜歡的角落,喝一杯不被打擾的咖啡那種心情吧?差不多!我的身心狀態就跟從事上述兩種活動時那種感覺是一樣的。因為我覺得「鬆」這個字在我的生活被濫用了。大家在辦公室拼命提醒對方:「放輕鬆點嘛!」所以只要我想到「鬆」,很奇怪的會想到辦公室,反而變「緊」了。所以我自己另外想了一個字:「閒」,我覺得它比「鬆」對我更有用。況且,當我們「閒」的時候,身心一定都是放鬆的。一字二用,不用分別提醒身體與心靈這兩位大哥記得同時放鬆。所以我自己是比較喜歡「閒」這個字啦!

四、集

「集」指的是「集中精神」。禪坐時,常需要把意念集中在某處。如果只是身心放鬆,我覺得還達不到禪坐的要求。所以我加了「集」字,讓它提醒我禪坐時應該要注意的另一件事。

「集中精神」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真的不簡單。當我盤在那裡集中精神時,深深體會古人為什麼要用猴子跟野馬形容意念了(不是有一句叫做「心猿意馬」嗎)。你叫它聽話,它偏不聽,活像一隻潑猴。你叫它別跑,他偏跑得比野馬還瘋狂。我自己會先不強迫心念集中,反而在內心幻想兩個角色:一個角色守在該守的地方(如名色輪),遠遠看著另一個角色(就是那隻眾念紛呈的潑猴啦),不壓抑它,它愛去哪裡就去哪裡,反正該守住的,還有另一個角色守住。久了以後,那隻潑猴一定會累,就會停下來。這不就集中精神了嗎?所以與其防堵、強迫、壓制心念就範,我覺得放任、自由、守護心念還比較有效。最近我也把這個感覺應用到與人相處,以及教我們家那隻「一歲的潑猴(我兒子啦)」上,蠻有效的喔!

五、釣

其實本來沒有「釣」字訣的。因為我禪坐時,發現就算心念集中了,過一會兒還是會跑掉,無法持久。本來一直苦惱這個問題,後來看到「禪修入門」那本書裡的第三章「禪坐入定要領」,提及一個口訣叫做「學做太公」。意思是等待入定時,要如姜太公釣魚般,心情閒定,注視魚餌,等待上鉤。看到這段後,當下想學阿基米德從浴缸跳出來到街上裸奔:「我找到了!」對!我去釣蝦場釣蝦時,也沒特別要求自己「持續」專注啊,但為了吃到好吃的鹽酥蝦,我就是會義無反顧地盯住魚餌一兩個小時,深怕蝦子上鉤時我不知道。精神要能持續集中也應該如此吧?保持釣魚的心情,在應該守住的輪位上放下魚餌,然後等它上鉤。一試之下,果然好用。於是乎我在集中精神後,常保釣魚的心情,便可以「持續」守住要守的輪位了。

最後再次感謝來這裡看我胡說八道的師兄姐們。如果說得不對,不要客氣喔!麻煩在下方「意見」兩個字上點一下,留下您的意見。小弟會由衷感激您的指教的。也祝福大家能早日證得「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大智慧到達彼岸的意思)」的境界。嗯,說完了,金剛蓮花印頂禮~~~。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五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上課上了五堂,若問我有什麼感想,我或許會回答:「有趣,很好玩。」看過我「禪修班第一堂:腿呀!我的腿呀!」這篇文章的看倌也許會覺得我瘋了。一個月前還差點變成「身殘」的人,這回「腦殘」了,竟說禪修班很好玩?嗯...該怎麼形容呢?反正就是...好玩。

一個月下來,不敢說有什麼進步,不過「舌頂上顎」以及「腹式呼吸」這兩樣我倒是練得蠻勤的。平常沒事幹的時候,就拜託舌老大,幫我頂一下上顎。平時打電腦時,也會提醒一下肚臍,記得呼吸。所以這兩個動作有點習慣了。突然想起,以前高中生物課看過,青蛙的舌頭也是這麼向內捲,呼吸時肚子也一鼓一鼓的。嗯...我想青蛙來學禪坐一定學得很好。至少牠「舌頂上顎」以及「腹式呼吸」不用練習了...。

一進到禪修班的場地,我便躡手躡腳地走進會場。因為我們的普蓮師姐已經在那裡端坐了。習慣性地拿名牌,打勾簽到,放好東西,脫下鞋子,找塊風水好的地方跟腿筋說 Hello,開始瀏覽起白版上的今日進度:嗯...觀掌心、一指禪、名色輪呼吸。我對一指禪特別好奇,因為它的名字很帥,好像是少林寺藏經閣裡哪本密笈摘錄出來的驚世武功似的。哈呀~~看我的六脈神劍~~不對!那是大理段皇爺的武功...。

首先是「觀掌心」。右手伸出來,兩眼注視著掌心的一點,眼睛不要動(喔~~有股快要「脫窗」的感覺),意念集中在那一點...接著把眼睛閉起來,想像仍然注視在那一點,意念集中...再張開...再閉起來。剛開始除了害怕眼球會不會掉出來外,沒啥感覺。之後感覺掌心有點熱熱重重的,範圍大概是一塊圓形的蘇打餅乾那麼大...喔喔喔!難道這就是內功嗎?哈哈哈...你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就在我想把那塊蘇打餅乾捏成十元硬幣大時,師姐要求我們停止動作。

再來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指禪」了。右手伸出食指,眼睛注視指尖一點,注意力也集中在那裡。接下來也跟「觀掌心」差不多,過一陣子閉眼,再一陣子開眼,反覆交替。看看自己的指尖有什麼感覺。沒想到這次我的指尖很快就有反應,會有脹脹、尖尖、刺刺的感覺。瞪啊瞪的,腦袋漸漸變「呆」了,我視野所及的景物,除了那個指尖以外開始變化。四周的聲音開始靜下來了,說是靜下來可是我還是聽得到。指尖以外的景物,慢慢「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白茫茫的顏色。眼睛除了指尖以外,看不太到其它的東西(可是我的眼睛明明是張開的呀?真是奇妙)。蠻有信心我可以一直注視那個指尖而不會分心的感覺。其間那個指尖刺刺的感覺縮小到一點點,不過比剛開始的時候還刺痛,有點像被靜電電到的感覺。普蓮師姐一聲「好~~」,把我拉回現實世界。

師姐說,如果我們在做「一指禪」時,可以把我們的心臟,投射到指尖。這樣我們會發現,指尖會跟著心臟一起跳動。此外,如果胃部不好,就把胃投射上來,可以得到調理。其它肝、脾、肺、腎、腦、大小腸、青春痘(...呃,過火了),都可以比照辦理。比夜市裡賣的祖傳跌打損傷藥還有用(自首:這句是我加的)。師姐還說了一個故事:一位師姐在父親開腎臟的刀時,把父親的腎臟投射到指尖來,突然感覺指尖被一股黑氣圍繞。經過不斷淨化,黑氣消失了,潛意識有個聲音告訴她父親沒事了。果然在她睡過一覺後接到電話,說父親開刀一切順利。所以「一指禪」不僅可以培養專注能力,還會衍生出很多好用的「副產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果然是至理名言呀!

接下來是考試會考的大重點...「名色輪呼吸」。太重要了!一定要拿螢光筆跟紅筆畫圈塗滿。名色輪是身體能量的總開關,把它打開後才能做後續的修行。原來我們的呼吸是「隨息法」,就是意念隨著出入息而進出。現在則是把意念釘在名色輪(肚臍後方三指左右),不論要呼要吸,都守在名色輪,鼓動名色輪呼吸,則鼻子自然就會呼吸。我自己是把我那個大肥腰想像成一個氣球,名色輪在氣球的中心點。吸氣的時候氣球漲大,吐氣的時候氣球則縮小。普蓮師姐說,名色輪上通明心輪,下通無始輪,後面兩條通兩腎。呼吸時,想像氣由上、下、或後方進來,不要想像成由肚臍進來(不然會「膨風」)。吸氣時盡量漲大腰部,到無法漲大時,再慢慢吐出,留下兩分左右的氣作為集縮名色輪使之引爆(啟動)之用。一旦啟動,名色輪會將真氣自動傳送到全身,調理身體內不好的部分。

今天倒是沒有像上次做名色輪呼吸般全身身處洪爐。不過眼前出現一點點金色帶綠色的亮光。剛開始很小,最後全身正面都被那道光包住,差一點連背面都被他包住。蠻奇妙的!所以說,禪修...蠻好玩的。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四堂:飛吧!火鳥!

第四堂?什麼?已經一個月了呀?感覺上好像學了很多東西,但又好像沒學到什麼。生活照樣過,腿筋照樣抽。嗯...我數數:禪坐姿勢,舌頂上顎,金剛蓮花印,大圓滿手印,禪定印,龜息法,禪心輪,名色輪,十法界,柔軟操...。喔!還真不少!如果說沒學到什麼,可能社團的師兄姐以及帶領的普蓮師姊會用布袋把我紮成木槌去撞鐘。

今天的進度是:甩手通脈,踢腳通脈,普蓮師姊還「撒比速」附贈「無量大心」的冥想。此外,在禪定的輪位上,除了原來的禪心輪與名色輪外,又增加了無始輪以及明心輪。喔!今天據說要坐「高鐵」才有辦法把進度上完。

首先是「甩手通脈」。站直,雙腳與肩同寬,眼睛閉起來直視前方,意念集中在禪心輪。兩隻手放鬆平舉提到肩高,自然下落。當兩手掠過雙腿之際時,稍稍用力向身後甩,可以想像身體的一些濁氣向後排出。這個動作對心臟健康方面非常有幫助。如果習慣以後,當兩手平舉到肩高時,順便低頭將頭埋進雙臂之間,然後在往後甩的那一剎那,頭順勢往上仰。最後的姿勢有點像科學小飛俠在天空邊緣拼命地飛翔的姿勢。據說這樣要做 108 下。

甩到後來,我有點忘我。尤其雙手稍稍用力向後甩 + 頭向上仰時,全身力道有如把毛巾向兩旁拉開時「啪」一下那種對稱,又向外繃開的彈力,只有一個爽字形容。本來應該在禪心輪的意念,早就坐觔斗雲飛到十萬八千里外了。我感覺自己很像大雁(不是小鳥!是大雁!我很在意尺寸的,請注意!),往身後拍呀拍地,振動我的翅膀向前飛行。一下,一下...喔!飛得好高喔!真舒服...一下,一下...待我察覺時,我的嘴角早就高舉向天,法喜微笑了。

至於踢腳通脈,則是張開眼睛,雙眼直視一定點不動。如果能單腳閉眼而不跌倒,那閉眼直視前方也是可以的。先提左膝,膝蓋固定不動,膝蓋以下小腿輕鬆向前踢出,踢出後腳尖微微下壓,意念放在禪心輪。在不放下的情況下踢九下,然後換腳。踢的時候如果感覺到你的「腰子」因踢腳而有振動感,那代表踢對了。我是不知道我踢對了沒啦,基本上我的腰子跟肥肉是打成一片的,不知道踢到自己的肥肉跟著振動算不算踢對了?普蓮師姊沒說要踢幾下,不過我猜應該也是 108 下吧?踢腳通脈我可能還沒體會到其中奧妙,感覺就跟游泳前做的暖身操一樣。

另一個普蓮師姐教的,也還蠻好玩的是一個要我們體會我們心境「無量大」以及「無量小」的感覺。雙手向內交叉,畫圓後向兩旁開展。隨著雙手畫圓漸大漸小,想像自己的心念跟著變大變小。我在做這個動作時,每次畫圓畫到兩側下壓時,我的心念會如相機的望遠鏡頭般,往後拉看到更大的範圍。那種臨場感,有點像去天文館看 360 度的立體投影般,完全被場景包圍住,而不是只是看平面的圖畫。普蓮師姐說做的時候盡量去體會無量大,所以我還來不及感受無量小是什麼樣子,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體會把心念放在禪心輪,明心輪,名色輪,以及無始輪四個地方的感受。我對禪心輪以及名色輪特別有感覺。禪心輪會常常有一兩秒看到亮亮的光,從頭頂灑下來。不過一下子就消失了。名色輪會讓我有如身處洪爐,全身冒汗如雨下。好像我自己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巴比Q」了。普蓮師姐說,名色輪是發動整個身體能量的總鑰匙。如果感覺不到的話,可以多感恩父母。因為這個部分跟臍帶很接近,是我們在娘胎裡從母親那裡獲取養分維持生命的部分。我一直到出國念研究所吃過虧後,回來才比較能體會爸媽的一些用心。尤其最近一年自己有了小朋友,更覺得養兒不易。想到爸媽常提起以前養我時家裡不怎麼富裕,常常躲房東,或是到醫院看病要求醫師只開一天的藥,因為付不起。心中不免覺得我現在真的是太幸福了。這可能是我對名色輪特別有感覺得緣故吧?

上了四堂課,身體也漸漸習慣疼痛了。越來越覺得禪修沒有想像中的神秘,反而覺得它是一門實證的學問。有修到沒修到,沒有耍嘴皮子的空間。就像不會騎腳踏車的人,如何「臭彈」自己騎了多遠,在真正會騎的人聽起來,早就在字裡行間聽到馬腳了。我所欠缺的只是如何發大願持之以恆罷了。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三堂:放下與感恩

今天普蓮師姐因為有要事,所以由蔡朝陽師兄帶領大家靜坐。今天主要的內容是複習前兩個禮拜所學的東西:以金剛蓮花印禮敬十方,龜息法,基本禪坐要領等。

我的身體還是硬梆梆的,不過已經比第一堂坐到全身產生「武者震」要好得多了。散盤仍然坐得不輕鬆,不過勉強可以達到帶領師兄師姐在時間上的要求。今天在禪坐,正苦於身體僵硬無法配合時,腦袋突然浮起普蓮師姐在第二堂講的話:「心有多柔軟,身體就有多柔軟。」我馬上把這個邏輯反過來想:「所以,因為我身體這麼僵硬,我的心也是硬梆梆的嗎?」越想越覺得這個念頭很對。我從小被教育成守時,守法,守規矩的小孩,我也為了取得大人們的讚賞,把自己心裡的想法壓抑下來,努力扮演大人們期望的角色。時間一久,我對那些不守時,不守法,不守規矩的人,也產生了深惡痛絕的念頭。別人也會覺得我非常一板一眼。一想到我的心靈跟身體,受到我意識的摧殘這麼久,心中不免難過起來。

於是在靜坐中,我告訴我的意識放了身體一馬,不要再堅持什麼了。沒想到我的腿居然可以稍稍再往下沈一點點。原來意識放鬆跟身體放鬆是一體兩面的呀!拼命叫身體放鬆,意識仍然用強迫的手法要身體聽話,只會讓身體更緊張而已。這時,我向同意放鬆的意識跟身體道謝,沒想到我的嘴角居然慢慢微笑起來。喔!感謝佛祖賜我如此摩訶恩惠,讓我在禪修短短的三個禮拜,理解放下跟感恩的重要性。在痛苦了三個禮拜後,第一次覺得禪修有一點點好玩了。

喔!對了!今天複習的時候,蔡朝陽師兄提起上次普蓮師姐解釋為什麼金剛蓮花印要用右手大拇指壓住左手大拇指。原來我們的十根手指分別代表十個法界,由左手小指數上來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由右手小指數上來是:天,聲聞,緣覺,菩薩,佛。所以右手拇指代表佛國,左手拇指代表人。用右手拇指壓住左手拇指代表佛與人...ㄟ...什麼意思呢?糟糕!忘了!下次遇到普蓮師姐時再跟她請教好了。十法界的進一步說明可以看這裡

[+/-] 繼續閱讀...

禪修班第二堂:舔破舌尖的烏龜

忽忽地一個禮拜就過去了。說來慚愧,我除了開始前幾天有小坐一下外,其它時間都偷懶了。不過從普蓮師姐的來信,提及舌頂上顎的好處,我過去這個禮拜還真的沒事就把舌尖頂到上顎處。剛開始還懷疑上顎不知頂對了沒,還把食指伸進口腔探啊探的。雖然外表看起來我像在催吐,幸好最後摸到一塊凹下去的平滑部位,位置跟普蓮師姐描述的類似,我便老實不客氣地要求舌尖跟它「好好相處」。

不知是我不習慣還是頂太用力,才沒幾天,我的舌尖就忍受不了「家暴」,當場皮開肉綻。若它有行為能力可能會到醫院申請驗傷單吧?最近吃飯都痛得要命。害我在心中連忙跟它說對不起。沒了它雖然可以少造點口業,不過我可能會「茶不思,飯不想」,因為吃不出味道來嘛!

又回到文哲所地下室禪修班的場所。今天教的東西有三個:禪坐前的暖身運動,龜息法,以及一點點的「名色輪」(肚臍以下三指寬的地方)呼吸。首先前後轉轉頭,轉轉肩,搖搖腰,轉轉腳踝,踢踢腳,晃晃手,把肩膀提起放下。普蓮師姐要求我們要去感覺身體哪裡會酸痛,並體會何謂放鬆的感覺。做完之後果然腦袋放空許多(不排除是晃腦晃到頭暈的效應),接著就禮敬十方,端坐,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開始練習「龜息大法」...喔!普蓮師姐說要稱它為「龜息法」。

練龜息法時,先調整呼吸,調到出息與入息一致,依照最自然的步調,先將腹部內凹,上身一邊下探一邊呼氣,盡量把身體內的濁氣吐出來。接著在脊椎與地面平行的狀況下,身體盡量向前延伸,把脊椎一節節拉開,此時應配合吸氣。到往前無法延伸時,轉頭向右慢慢看,再轉頭向左慢慢看,其間仍配合吸氣,好像一隻烏龜剛探出頭來打探環境那樣。接著頭領身體向上帶,慢慢回到端坐的姿勢。完成了一回龜息法的動作。說真的,我覺得自己學烏龜學得蠻像,應該有做烏龜的天分。

普蓮師姐說,如果氣不足不用硬撐。讓身體配合呼吸的頻率,慢慢下去,慢慢上來。久了氣息自然長。此時普蓮師姐說了一句話讓我心有所感:「心有多柔軟,身體就會多柔軟」。喔!原來不是用身體去ㄠ心就範啊!反而是應該放下執著,讓心柔軟,身體自然會慢慢配合柔軟。說得好!我想我回去多捶捶心肝,看它會不會柔軟點(最後一句當然是開玩笑的,小朋友不要學喔!)。

接著普蓮師姐要我們端坐吸氣,慢慢把心念從頭頂的禪心輪,降到肚臍的名色輪。接著呼氣的時候再回到禪心輪。完成一次的動作。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大約有一兩秒忘記腿痛這回事。那時候我很專心的守在禪心輪處,眼睛雖然閉著,不過從頭頂上方彷彿有一道金色的陽光灑下來,不到一秒,顏色變成暗紅暗藍混和,在眼前晃啊晃的,像飄在水面上的油污。我一注意那個光影,那兩條腿又開始吃醋,迫不及待地提醒我它的存在。我又回到地球表面了。

坐完這一堂的第二天,我本來預期又會體會到像上次「一根廢柴」(手腳都不能動)的感覺。結果沒想到第二天還好,四肢除了酸酸的,沒到變成廢柴的水準。是我進步了?還是我這次學會偷懶了?

此外,從星期二下午開始,我舌頂上顎時,舌尖跟上顎交接處會有刺刺麻麻的感覺。只要一分開就沒有,但只要一搭起來就有。真是奇哉怪也!

[+/-] 繼續閱讀...

禪坐時,由初學到精通,一共會經歷四個階段,或稱四度空間。它們分別是:生理,意識,精神,靈性。透過禪坐,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四度空間的不同。

第一度空間:生理

我們的身體會生病,依中醫的講法,是身體內陰陽失去平衡。那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會隨著自己的偏好,去接觸偏陰或偏陽的人事物。如:有人喜歡吃冷飲,有人喜歡接近權勢很大的人,或者有人喜歡溫暖的環境。漸漸地,我們的身體,意識,精神,心靈也會漸漸偏陰或偏陽。陰陽不調的情況下,會在身心靈產生不足或阻塞的狀況。累積時日一久,就變成身體的病痛呈現出來。

禪坐可以訓練我們「離相」,離開我們平常的偏好,並配合正確的呼吸方法,使我們的身體逐漸回復原來應有的平衡。坐禪的第一課,就是要養成「腹式呼吸」的習慣。我們一般人所習慣的是「胸式呼吸」,用這種方法呼吸,人的「氣」會逐漸往下走,而呈現衰老的狀態。所謂「腹式呼吸」,就是在吸氣的時候肚子要鼓起來,吐氣的時候肚子要縮進去。用腹式呼吸,可以讓我們的「氣」往上提升,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每個人身體內都有一股「先天之炁」。這股先天之炁會與用腹式呼吸吸進來的氣相結合,而越來越強。先天之炁越強,我們吸進來的氣就會被濃縮,從「元氣」,變成「真氣」,變成「靈氣」。進而進入到我們身體各部分的細胞,器官,骨骼,調理我們所失去的平衡,人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這是初學禪坐的人會體會到的第一階段。

第二度空間:意識

人的腦袋裡的意識,是瞬息萬變的。平常我們無法命令腦袋不要再想,或是不要煩惱什麼事。總覺得腦袋裡的想法有千百種,但是卻沒有一種可以好好把它執行完的。更嚴重者,會引發焦慮,沮喪,暴躁等失控的意識,使我們的腦神經受到摧殘,進而影響到我們的人生或生命。

禪坐的第二階段會進入意識的空間。透過訓練,我們可以讓腦袋安靜下來。只要腦袋一安靜下來,我們就不會浪費無謂的能量,去思考無關緊要的事情。如果意識能集中在重要的事情,我們就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完成對我們真正有意義的事。

此外,透過禪坐也會讓身心放鬆。只要一放鬆,我們的意識就會開始敏銳起來,並察覺身體或心理上的一些障礙,進而集中精神去解決它。此時心情會得到輕安,每天都覺得很愉快。這是禪坐的第二階段。

第三度空間:精神

所謂精神空間指的是潛意識。人類的行為,大部分都受到潛意識的控制。比如說,有人喜歡安逸的生活。如果要他去做很粗重勞苦的工作,他就會覺得很累,或不可能達成。這個對安逸偏好的心,就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佛家把這些受到潛意識影響的偏好,稱之為「業」。以上述偏好安逸的人為例,假設他能在工作崗位上吃苦耐勞,最後會升到總經理的位置。但是因為好逸惡勞的業力隨身,導致他任何困難的任務都不願意去努力超越,導致他最後窮困潦倒。當他埋怨老天爺對他不公平時,殊不知問題其實發生在他自己身上。佛家還認為,這種習氣是會隨著輪迴轉世帶到下一世的。因而有「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這句話來提醒世人要努力精進,消除宿業。

禪坐可以訓練我們靜身,靜心,進而「靜業」。透過禪坐,我們可以把紛亂的身體,意識,習氣,化繁為簡,進而歸零。若人能透過禪坐把習氣歸零,則我們在待人處事上,就會發現自己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這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已經不受過往的習氣的影響,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堅定的完成它。

我自己對紫微斗數很有興趣,也小有研究。紫微斗數裡面最出名的案例就是「袁了凡」的故事。話說袁了凡二十出頭時,遇到一位算命很厲害的長者孔先生,將他幾歲中縣試,第幾名,出仕後薪水多少,擔任什麼職位都算得一清二楚。並預言他五十三歲便會過世,膝下無子。後來驗證那個老者的話是真的,袁了凡就對人生開始沒希望起來:「反正什麼都是天注定的,那努不努力還不是都一樣?」當他雲遊四海時,到棲霞山一座寺廟,靜坐三日,一念不起。一位和尚雲谷禪師從旁看見,以為他修為深厚,在出定後問他來歷。他照實說了。和尚笑道:「我以為是哪個英雄豪傑可以三日無妄念,原來是一個槁木死灰的凡夫。」勸他多行善積德,改變習氣,則吉人自有天相。袁了凡後來照做,個性變得積極開朗,樂善好施。說也奇怪,本來孔先生預言他五十三歲會死,並膝下無子。他不但活到六七十幾歲,育有一男,還寫下了一本「了凡四訓」,勉勵後世子孫如何立命,改過,積善,謙德。這便是一個改變習氣扭轉命運的最佳例子。

命會算得準,那是因為人們都習慣照著習氣而走。天地草木秉氣而生,況乎人哉?禪坐的目的就是要瞭解我們的習氣在哪裡,進而將它歸零。則身心才有可能得到大解脫。

第四度空間:靈性

一般人都只知道有個「肉身我」,不知道體內還有個「靈性我」。這個靈性是屬於大智慧大解脫,天人合一的境界。必須要將肉身病痛歸零,意識歸零,潛意識歸零後,這個「靈性我」才會顯現出來。禪修到此一境界的人,大多會覺得自己不見了,並身處在光的世界裡。有人還會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東西(如:身體內的器官),或者是預知能力加強了。但要記得這些現象只是禪修過程中的副產品,切勿貪著。若貪著這些現象,則又會落入「執相」。一旦自己有所堅持,不論是日常生活瑣事,還是神通現象,都無法得到解脫。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它,有了也好,沒有也沒關係。金剛經不是說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嗎?

總結

這章說明了禪坐的四個層次。讓想要進入禪坐世界的人,對將來會遇到的境界,做一個簡單的闡釋。發揮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章末並提及禪坐的次第:先練習腹式呼吸,超越禪坐時身體的酸麻痛脹,並統一精神。如此一來,必能在禪坐的道路上走得平穩順利。

[+/-] 繼續閱讀...

MistyLook made by Web hosting Bluebook. Port to 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