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張紙養你一輩子

本文是由「Smart 智富月刊 117 期」節錄而來,並非全文照登,而僅擷取我自己認為對自己有用的部份編纂而成。著作權屬原出版社與原作者所有。

原文網址:點選這裡

 

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說,人要養活自己一輩子,除了靠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使用3張紙——股票基金、保單與房地契。這3張紙,加起來的重量不到20公克,卻是你人生一定要有的3個關鍵朋友。

 

一般人對這三張紙的誤用

 

多數人都擁有這3張紙,卻無法靠這3張紙養活自己一輩子,因為,他們犯了3大錯誤:

 

錯誤1》把保單當儲蓄→吃掉了資金的投資機會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全台灣平均每人擁有1.84張保單,換算出來的每人平均保額約162萬元。等於台灣1個年收入百萬家庭,夫妻相加保額只有年收入的3倍,如果你不幸身故,這份保障只能支撐家庭生活3年。這個保障,距離一般理想的10年,遠遠不足!

此現象凸顯出國人錯誤的保險觀念:把保單當投資,將錢投資在低收益的儲蓄險,基本的保障卻沒達到。事實上,儲蓄險的收益率只有3%多,連通貨膨脹率都追不上,但國人卻因盲從媒體報導、業務員的口耳傳銷,錯把保險當成資產增值的工具投資,導致資金運用效率過低,甚至因為過高的保費,成為日常生活支出的一大負擔來源。

 

《錯誤2》股票、基金當成短線投資工具→若虧損則資產化為烏有

台股從1967年至2001年的35年間,平均年報酬率有25%。「這項研究最好的啟發是,不要想靠股票短期致富,難度太高,但是長期投資,報酬率則相當好!」周行一說。股票、基金是最好的增值工具,但散戶投資人的短線投機心態,往往讓自己買在高點,當股票基金下跌時,又不願認賠調整,套牢的股票、基金甚至可能讓你負債,嚴重破壞理財目標的達成進度。

 

《錯誤3》買超出財務能力的房子→變成房奴且阻礙退休理財規畫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發現:「台灣人超過40%會購買超過預算的房子。」也就是原本計畫買500萬元房子的人,往往會買到800萬元,而能買800萬元的,則買到1,000萬元。這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就會吃掉資金增值的機會。張金鶚提醒,若不想成為房奴,必須謹記「33原則」:每月房貸占月薪不超過3成、自備款要占房價3成,這樣才不會讓生活品質受影響,同時有資金為退休生活預做規畫。

 

三步對抗錯誤的理財行為

 

〈第1步〉避免虧損

巴菲特投資法則第1條,就是不要賠錢;第2條法則,是不要忘記第1條法則。高報酬帶來的就是高風險,當你抱著錯誤報酬率預期時,就會使錢因為投資而愈變愈少。股票、基金這張紙,不僅無法幫你買到房地契,很可能連買保單的保費,都會被吃掉。

 

〈第2步〉按人生階段設定理財目標

宋炎本指出:「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是理財的最佳境界!」人生有4大用錢關卡:結婚、買房、子女教育與退休,要通過這人生4大用錢關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平時的收支形成一個「正現金流」的循環,要達到這個成果,就要靠下一步。

 

〈第3步〉每月支出遵守「541法則」

只要你遵守每月支出的最佳配置「541法則」,生活費占月薪5成、投資(含股票、基金、房貸)占月薪4成、保險費占月薪1成,搭配10%的年投資報酬率,不僅可面對4大用錢關卡,56歲退休時,你還可以坐擁3,000萬元以上資產。

 

合理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

 

10%!! 先來看看專家的投資成績單:

  1.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43年的平均績效,每年才21.1%
  2.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過去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6%
  3. 哈佛大學校務基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5%
  4. S&P 500指數過去43年平均報酬率10.3%

如果,這些專業投資機構的長期投資報酬率都只有15%至21%之間,你怎麼奢望自己每年賺30%以上?貪心追逐不切實際的高目標,一旦風險來臨,搞砸了股票基金這張紙,就更難活用其他2張紙。

 

56歲退休 為何需要3000萬元?

 

目前台灣每人平均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萬7,424元,平均壽命約80歲,56歲活至80歲的24年間,夫妻兩人共須花費1,003萬6,224元:

1萬7,424元×2人×12月×24年=1,003萬6,224元

若以每年通貨膨脹3%為平均值,代表著現在預計1,003萬元的退休生活費,加計30年的通貨膨脹,會變成2,434萬元,才能維持現在預期的生活水平。

若算上要擁有一戶房屋,讓退休生活住得安心。以現在台灣人平均35歲買一戶平均房價603萬元的房屋來看,由於房地產是抗通膨資產,同樣以3%的通貨膨脹率計算增值,603萬元的房子在20年後繳完房貸,將增值至1,089萬元。

這樣算來,56歲退休後,還有餘命24年,必須擁有現金2,000萬元,加上房屋,總共3,000萬元以上資產,才能順利養活自己跟配偶一輩子。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黃金動態比例 給你3000萬退休金

[+/-] 繼續閱讀...

五個觀念 富足一生

本文是由「Smart 智富月刊 109 期」節錄而來,並非全文照登,而僅擷取我自己認為對自己有用的部份編纂而成。著作權屬原出版社與原作者所有。

原文網址:點選這裡

 

究竟有錢人的腦袋跟一般人的腦袋哪裡不一樣?本刊為了瞭解台灣一般人的腦袋和有錢人的差異性,特別電話訪查1,074位台灣地區20-69歲民眾,分析調查結果顯示,5題以上答案與成功有錢人不同的比率高達75%,其中,台灣民眾與成功有錢人在5大觀念上有顯著差異。

 

第一點:有錢人會積極接觸、並學習成功者的優點

 

一般人:86.3%不想積極認識有錢人
有錢人:趕快認識並積極接觸學習其優點

有機會讓你認識帝寶屋主,你會積極爭取去認識嗎?

有機會讓你認識帝寶屋主,你會積極爭取去認識嗎?

縱橫股海20年的投資專家陳忠瑞,只要看到身邊朋友的優點,就會想辦法把優點學起來。他與富人接觸、學習最徹底的方法,不是參加扶輪社、搞同學會,而是乾脆買下豪宅,入住每坪70萬元,每間至少70坪的著名豪宅「元大花園廣場,與政界名人和企業老闆比鄰而居。這些人包括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華邦電(2344)董事長焦佑鈞、瀚宇彩晶負責人焦佑麒、他的老東家元大證券集團老闆馬志玲一家等。陳忠瑞笑著說,向有錢人學習,也要有一套方法,關鍵就是要能徹底執行觀察力、學習力、反省力,將知道與做到合而為一,成就自然超越多數知道但做不到的人。

巴比Q曰:這部份要了解對方的喜好,以及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最後能把自己的優點,介紹給對方,讓兩方互相學習,才有辦法交往長久。

 

第二點:發揮創意兼顧事業與家庭

 

一般人: 85.1%選擇家庭
有錢人:家庭與事業兼顧

幸福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這兩件事,你會選擇哪一件事?

幸福的家庭與成功的事業這兩件事,你會選擇哪一件事?

家庭與工作不是選項,發揮創意就能兼顧!成功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但多數人卻想著:「如何2選1?」有錢人積極用創意,擁有「想要」的一切,讓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一般人卻畫地自限,認為可分配資源有限,不可能擁有一切。

104人力銀行(3130)董事長楊基寬在創業初期,從來沒看過女兒成績單,陪女兒的時間也有限,但楊基寬把握短時間相處,藉由跟女兒聊公司遇到的問題或有趣的事,假日帶著念國中的女兒到公司參觀,了解爸爸平日在忙什麼,以此強化女兒對「創業」這件事的認同感。楊基寬強調,從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意」,運用創意來達成目標,兼顧家庭與工作的難題將只是過程,不會成為恆久的困擾。

 

第三點:做一件事前,總是重視機會大於風險

 

一般人: 61.7%會先考慮風險
有錢人:對自己有信心,總是看見機會

考慮做一件事情之前,你會重視機會,還是風險?

考慮做一件事情之前,你會重視機會,還是風險?

台灣模仿天王、「全民大悶鍋」主持人之一的郭子乾,在演藝生涯陷入低潮時的解決辦法不是抱怨,而是盡量接通告。即使朋友勸他,小通告不要接,他卻告訴自己,有通告就有機會,有機會就能東山再起。結果,小通告不斷累積的模仿實力與能量,終於在全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全民大悶鍋」全力展現,再創個人事業高峰。郭子乾自認為這是他能對工作總是充滿熱忱的主因,也是「困難」很難停留在他身上的關鍵。

 

第四點:酬勞是由結果決定的,不是由努力成果決定的

 

一般人:57.1%認為努力、花費時間決定酬勞高低
有錢人:結果決定酬勞高低

你認為應該如何決定,一個人的酬勞高低?

你認為應該如何決定,一個人的酬勞高低?

成功有錢人不為自己的收入設定上限,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發揮自己的價值,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一般人則喜歡拿固定薪,因為他們需要知道每月在固定時間會有固定金額入帳,藉此得到安全感。

全球第5大直銷企業集團創辦人、天津首富、列名中國大陸前10大慈善家的天獅集團董事長李金元,在通路商拿貨卻不給錢,讓他的事業差點失敗時,看到直銷可以避免通路商惡意倒帳的問題。於是他花3個月時間了解直銷運作的流程,在1995年決定跨入直銷,放棄傳統通路。李金元回憶這一段過程,頻頻用「煎熬、痛苦」來形容,而能堅持走下去,是因為李金元深信所有過程都只是達到結果的一種經歷,最後結果所能帶來的報酬才是重點。

35歲就想自立創業,但直到39歲才創業的戴勝益也強調,他創業之前,花4年時間在害怕、猶豫,其實不必要,活在可以預期的舒適區,只讓他變.....得懶惰,等他悟出這個道理,他立即脫離家族企業,讓自己一無所有,才在39歲自行創立王品集團。

 

第五點:錢再少,不合理就殺價

 

一般人: 51.2%民眾不殺價
有錢人:錢再少,不合理就殺價

買100元以下的東西時,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會不會殺價?

買100元以下的東西時,如果你覺得不合理,會不會殺價?

台灣第一大餐飲連鎖體系、目前擁有9項餐飲品牌、年營業額約20億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有錢人對該花的錢非常慷慨,但不該花、浪費的錢就絕對摳門。戴勝益曾經因為員工採購牙籤的費用比別人貴2倍,而嚴厲懲罰員工。但是只要是「擴大視野、增廣見聞」,戴勝益也絕不手軟,例如每年贊助公司同仁出國見習餐飲的費用高達2,000萬元,而這還不包括各事業群總經理帶領主廚、店長親赴國外五星級、米其林餐館見習的花費。

 

總結

 

如果要做有錢人,請聽川普和清崎的提醒:「運用心智,發揮槓桿效益——也就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理財智商,並積極投資理財,才能讓自己變成有錢人。」

問卷結果說明

問卷結果說明

[+/-] 繼續閱讀...

本文是由「商業周刊第 1046 期」節錄而來,並非全文照登,而僅擷取我自己認為對自己有用的部份編纂而成。著作權屬原出版社與原作者所有。

原文網址:點選這裡

 

二○○五年三月在美國出版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讓作者哈福‧艾克(Harv Eker)從健身俱樂部老闆,首度提筆便成為暢銷作家。

十一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哈福‧艾克(Harv Eker),首度造訪亞洲,在吉隆坡、新加坡展開一系列研習講座,場場超過一千人次。從致富的角度,他看出亞洲人在心態上的弱點:「害羞、存花(saving & spending)失衡,以及過於努力工作,是阻礙亞洲人致富的三大迷思。」

 

心態上的迷思

 

最常出現的負面想法有二,一是給自己設限,覺得不可能致富,二是想成為有錢人,卻又無法效法有錢人。

 

負面想法一:給自己設限

九五%的人都選擇成為受薪階級,這都受周遭環境、思想習慣影響。好比一個人的父母是受薪階級,周圍所有人都是受薪階級,他們怎會想到要有自己的事業?就算有人提醒他,做生意會致富,他都會說:「那不是我。」這樣很難致富。如果你想要有錢,得有自己的事業。致富的第一項原則是,收入是不該設上限的。

 

負面想法二:無法效法有錢人

雖然說要找一個有錢人當作效法對象,但絕大多數人當真的遇到一個更有錢、更成功的人,通常都心生怨懟或嫉妒,根本無法打從心裡學習。 就像有個不速之客拜訪你,你很忙、不想見這個人,但多數人仍會請他們進來喝茶、詢問有沒有需要幫忙之處。但真正成功的人,他們會直說:「我沒請你來,很謝謝你經過,但我正在忙於自己的成功思考,沒時間讓你跳進我腦袋。」

 

心志上的正確方向

 

第一個關鍵是:要相信從事任何事都會成功,因為「思想引導感受,感受引導行為,全部加總等於你的結果」。第二個關鍵是:可以從任何事物上學到成功,但都需要被訓練。有人以為做生意、賺錢從開始就非常意氣風發,那並不真實;事實上你必須跟指標人物學習、必須要被訓練,由此開始做為基礎。

 

亞洲人心態上的弱點

 

我特別觀察到三點,容易阻礙亞洲人累積財富。

 

第一,相對於西方人,亞洲人比較害羞

我說的「害羞」是,多數時候選擇站在旁邊觀看,不願當第一個,缺乏嘗試事物的動力;你必須願意態度合宜、行動積極的去展現自己,這非常重要。所謂「合宜」,意思指的是不「過分推銷」,而是「低調的積極」。

 

第二,個人的「存錢」與「花錢」不平衡

在亞洲很不尋常的是,「存錢」與「花錢」兩種心態分屬於兩類人,老一代人存錢,年輕人花錢,但關鍵是要個人財務平衡,才能創造財務上的自由。要訣就是一定要依不同的目的分在不同帳戶,用分散達到財務平衡,而非全放在一起。

  • 一○%——財務自主基金(包含投資、退休金、基金等)這些錢不能花掉。
  • 一○%——專為大筆開銷的長期存款(好比車子、房子、稅金)。
  • 一○%——娛樂(看電影、吃頓大餐、旅遊、購買電漿電視)。
  • 一○%——教育(進修課程、上大學)。
  • 一○%——給予(慈善或宗教捐款)。
  • 五○%生活必需(帳單、飲食、租金、服裝)。

 

第三,只一味的勤奮卻不懂得借力使力

其實努力工作是很好的主意,但自我勤奮,是否阻撓了你聰明工作?一定要掌握一個關鍵:工作的目的除了努力自己的事業,同時也要努力創造一個可以自行運轉的機制,在你為此機制工作幾年後,反過來此機制也可以為你創造收益,創造「被動收入」,這樣就不用終生勞碌。 只有努力工作並不會讓你做得更好、更快或者更有錢,必須加上聰明工作,想辦法讓一切可以用機制來系統化運作。當你想要努力工作時,努力工作沒有錯,但當你不想努力工作、卻仍得努力工作時,問題就大了。

 

如何扭轉乾坤,改變心態

 

關鍵一:一次專注於改變一種習慣,持續兩週到一個月

重點不是用講的或想的,而是要練習。好比一旦又出現不滿有錢人的負面想法,你可以跟自己說:「謝謝,但我不能再跟著起舞,拿自己去娛樂那些無效的想法。」當下能做的就是要求自己跳過這些想法,省下自己的精神。雖然無法抗拒負面想法浮現你腦海,但可以縮短出現的時間。

 

第二個關鍵是,每次只設定一個小目標

只要自己達到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雖然習慣很難改變,不過一旦改變了,就會非常難打破,就像過去跟著你的負面習慣是一樣的,只是現在換成正面習慣。

 

艾克小檔案
出生:1954年
學歷:約克大學肄業
經歷:連鎖健身俱樂部老闆
現職:巔峰潛能訓練公司董事長

[+/-] 繼續閱讀...

本文是由「Smart 智富月刊 141 期」節錄而來,並非全文照登,而僅擷取我自己認為對自己有用的部份編纂而成。著作權屬原出版社與原作者所有。

原文網址:點選這裡

 

存1,000萬元難不難?很多人乍聽之下,會說好難!不過,按一下計算機,你只要每個月投資7,000元、每年報酬率達到8%、連續30年就可以輕鬆達到存千萬元的目標。如果嫌時間太長,把它減10年、用20年去投資,那麼每月投資2萬元,同樣只要8%報酬率,就可以存千萬。

 

三套基金操作手法

 

第1套》負報酬一律加碼 獲利25%全部賣出

在大學擔任行政職員的劉俊德,長期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搭配1.見到負報酬一定紀律加碼扣款;2.獲利累積達25%就找賣點,停利賣出所有部位。10年下來,因為一路堅持這些原則,他告訴本刊記者,他從未賠錢,平均年化報酬率接近9%。因為獲利穩定,扣款金額更從一開始的每月5,000元,拉高到現在的3萬5,000元。

 

第2套》賺30%分批停利 降低風險及壓力

張如妮獨創一套「每獲利30%、就賣出30%部位」的分批停利原則。舉例,如果每月投資5,000元購買基金,投資12期後(本金達6萬元),如果市值達8萬元,即獲利逾30%,此時就先賣出總獲利2萬元的30%(約為6,000元),先落袋為安。有以下幾個好處:1.降低風險:獲利30%表示市場行情已達相對高點,賣出3成部位,等於順勢減碼降低行情回檔時的風險;2.沒有心理壓力:贖回獲利循環回饋獎勵犒賞自己,投資紀律自然能夠堅持,用此法還可以讓自己手上隨時保有一定比率的現金,並且可以持續加碼,沒有停扣危機。

 

第3套》輪流轉換操作 歐元美元計價基金

許翔九因為想投資歐元,開始投資共同基金。他的操作手法有3大眉角:1.同一檔基金若歐元計價者獲利後,就轉為美元計價,可以賺匯差;2.股票型基金獲利後先轉進有配息的債券型基金,等待下一次出手機會;3.定期定額投資,若基金配息一定再滾入投資。

 

獲利投資人共通特色

 

《Smart智富》月刊舉辦「我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經驗」徵文比賽其他投資人的投資方式,還有以下3項特色:

 

特色1》僅17%採用單筆操作

僅17%採用單筆操作

僅17%採用單筆操作

根據參賽投資人的描述,有65%是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另外還有12%的人會在定期定額投資之外,見到市場行情跌到相對低檔時,會不定期的單筆加碼,用此方式攤平單位成本,提高行情反彈時的勝率。

 

特色2》78%採用「停利不停損」

78%採用「停利不停損」

78%採用「停利不停損」

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要想拉高獲利,「停利不停損」的原則必須堅持。在94%有停利操作的人中,停利點多設在25%∼35%之間,而投資年限3年以下的投資人,停利點多設在10%∼20%之間。

 

特色3》僅36%抱單檔基金逾3年

僅36%抱單檔基金逾3年

僅36%抱單檔基金逾3年

投資單一基金在3年以下的占了大多數,比率達64%,而只有36%的參賽者表示,可以1檔基金長抱3年以上。

 

6原則挑選債券基金

A. 先挑基金公司
1. 一定要有歐元、美元計價基金可供選擇
2. 投資標的夠分散
3. 信用評等佳
4. 成立時間夠久


B. 再篩選基金
5. 基金規模夠大
6. 資產配置均衡

[+/-] 繼續閱讀...

岳父過世了

現在是年初五清晨五點正,腦袋一直盤旋著昨天年初四一整天的情形,睡得並不是很好。旁邊偶而傳來四歲兒子的夢話:「媽媽呢…?」胸口滿溢著千思萬緒,不知道怎麼讓它宣洩出來。不自覺地打開電腦的蓋子,讓心中的感覺,隨著鍵盤的敲擊聲,緩緩地從指尖流洩出來。

年初四的早上,老婆的二姊打電話來,口氣一反平常的俏皮,相當嚴肅地問我老婆在不在?我下意識地沒有多說一句話,只簡潔回答了一聲:「在!」拖著昨天從老婆娘家回台北,開了五個半小時的高速公路還在酸痛的腿,把電話交給老婆。接著是老婆一聲劃破長空的「怎麼會這樣?」我約略知道岳父母那邊應該有什麼事情發生了。

老婆一邊衝向衣櫃更衣,一邊跟我說:「爸爸昏倒,呼吸停止了。現在送往醫院急救。我先坐高鐵回去一趟,家裡麻煩你了。」岳父自從去年動過心臟繞道手術後,雖然偶有暈倒情形,但狀況比沒動過手術前好多了。大家都很高興這樣的發展。況且,昨天我們才跟岳父母在門口揮別,他們還笑咪咪地跟我們說:「路上小心!」所以,我們相信,老天爺這次會再幫我們一次的。

當我忙著要把兒子送往我爸媽那邊,請他們代為照顧一天時,老婆的二姊來電,簡單的說了一句:「爸爸過世了。」耳邊響著兒子吵著要吃果醬土司的聲音,我完全不知怎麼回應。在三秒鐘的沉默後,她接著說:「麻煩你跟OO(我老婆的名字)講一下,拜託你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才剛出門五分鐘,還抱著一絲希望往娘家衝的老婆講這件事。不過,理智還是催促了潛意識,按下老婆的手機號碼。老婆在電話那頭的「什麼!」「等一下…你等一下」以及啜泣聲,跟她平常樂觀開朗的形象,同時出現在我糾結的心中。我拼命想著如何從電話這頭鑽過去的方法,好好保護她,不要讓她那麼傷心。終究…體認到自己的渺小無力後,只能跟老婆說了一句:「妳在哪裡?我去找妳。」

本來想跟老婆一起下去中部的。我想一路有個伴,處理一些事情也比較方便。但老婆要我留在台北,把兒子照顧好。畢竟他還在需要人照顧的年紀。要我開車載她到高鐵站就好。我很不忍心,但又不得不同意老婆考慮的有道理。望著老婆一邊擦拭著眼睛,身上那件常穿的藏綠色大衣沒入人群中後,抹了一下自己微微濕潤的眼眶,開車回家。現在,我也只能把兒子跟家裡顧好,讓老婆沒有後顧之憂而已。

印象中,岳父非常擅長於人際關係,這也是我個性上比較欠缺的部分。知道我自己開業,當過老闆撐起一家生計的岳父,馬上告訴我「帳要清楚」「凡事讓三分」等兩條簡單扼要、卻又很受用的做生意訣竅。今年過年,岳父覺得很多親朋好友常常見面可是卻叫不出名字,於是大年初一在家中辦了流水席,請大家過來見見面、認識一下。我跟老婆、兒子,也特別在大年初一中午回到娘家,跟大家開開心心地吃飯、照相留影。沒想到那一次,竟是我們最後一次跟岳父合影留念。

每年過年都會在老婆娘家多留幾天。一方面我還蠻享受起床被稻田包圍的環境,一方面也讓老婆有機會跟岳父母以及姊妹們聊聊天、敘敘舊。可惜今年我跟老婆手頭上都有些工作沒處理完,加上兒子認床,第二晚稍微哭了一下,說想要回台北。所以就在年初三下午四點左右,整理了行囊,出發準備回台北。行前,岳母非常熱心地準備水果、零食,好讓我們塞在路中央,也不會餓著肚子。岳父看我把東西都搬到車上後,跟我說了一句:「XX(我的名字),天氣冷,你去把車子開到門口。安安(我兒子)才不會冷到。」這是我聽到他說的最後一句話。

下午,跟老婆傳了簡訊。希望她小心身體,也要她不用掛心家中的事,我會努力處理好。傳完後,覺得自己能做的只有這些,有點無力感。不過,也只能打起精神,做些我有辦法做到的事。

晚上兒子回來後,看不到平常在門口迎接他的媽媽,回頭問我一句:「媽媽呢?」我腦袋轉了一下,決定把事情盡量以他能理解的話,如實告訴他:「嗯,媽媽去幫助彰化阿公變成天使了。你要乖喔!我們來幫媽媽讓彰化阿公變成很帥氣的天使,保佑安安平安長大,好不好?」兒子一反平常找不到媽媽會哭鬧的習性,反而貌似冷靜地點了一下頭,說:「嗯!」之後,很堅持地要自己尿尿、刷牙。然後說:「我們打電話給媽媽,我要告訴媽咪,我很乖,我很愛媽咪。」早以為淚腺萎縮的我,這時也只能忍住對小傢伙莫名成熟的濕潤眼眶,拿起電話,打給老婆,聽著兒子慢慢地說:「媽咪,我很乖!我愛媽咪!」

之後,或許還有機會回到中部,享受起床後被稻田包圍的環境。或許也會牽著兒子的手,去油菜花田看蝴蝶。不過,岳父抱著兒子,坐在客廳那張辦公桌,滿足自己外孫一個個無理要求的畫面,恐怕是再也見不到了。

[+/-] 繼續閱讀...

MistyLook made by Web hosting Bluebook. Port to 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