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亙在面前的鴻溝

這篇文章是我在聽完一場生物資訊演講廳不懂後,以極沮喪的心情寫下來的。原文貼在 Xuite 的 Blog,主要是反省自己目前在博士班的現況,以及將來要往哪裡去。

當初會上博士班,只是喜歡教書,想到大學教書而已。但是我最近赫然發現一件事:當老師的人要有東西敎別人才能成為老師。也就是說,我從資訊科學領域跳到生物資訊學的領域後,並沒有把生物資訊應該要有的技能好好學好。

會發現這件事是當我開始做生物資訊相關研究的時候。在中研院,我常常跑去聽一些 "大師" 們的演講。但是聽講的最後結果都是恍神。從一開始的聚精會神,到最後上網瀏覽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每次看左右鄰居好像非常享受大師們的春風,在那裡猛點頭時,我心中免不了升起一絲絲的惶恐。他們真的都聽得這麼高興嗎?還是只是假裝聽懂咧?我寧可相信前者 (哈!)。

今天我沉下心來,想想到底為什麼我每次都會聽到 "恍神"。所以今天的一個演講,我除了很小心聽之外,還很小心內觀自己聽到什麼地方會 "想要恍神"。天啊!是數學符號。每次只要出現一堆數學符號,我就會恍神。怎麼會這樣呢?我記得我的數學還不錯的呀?一直想了十幾分鐘,才發現生物資訊領域所使用的數學與我以前為了資訊科學所學的數學大大的不同。

資訊科學講究的是 "確切明晰"。所以著重的數學都是固定答案的數學。也就是說,如果算出來是一,那我就不能說它有時候可能等於二。但生物資訊講究的數學跟人類的習慣相同,都會有 "大概、可能、有例外" 的情況。所以特別重視以統計學發展出來的各種技能。如: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乏晰邏輯 (Fuzzy Logic)、類神經網路 (Neuro Network)、機械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等等。這些東西不像我學習資訊科學的數學,有從小學培養起來的能力作為基礎。這些學問都是根源於我不太熟悉的一門學問:統計學。這個我只在大學修過三學分、之後一直到博士班才又碰的數學,在我的能力領域中可說是極脆弱的小幼苗。我的大腦也還不習慣用機率的方式思考程式該怎麼寫。所以,每次只要大師們說到數學,我就會恍神。因為我去聽的演講大多與生物資訊有關,那些大師們也不會用不是機率統計的方式來說明理論。

好吧!我的羊跑了,現在修補柵欄應該還來得及。但...從何開始啊!>__<~~

0 意見:

MistyLook made by Web hosting Bluebook. Port to 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